四川省成都市武侯高级中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规范
1.体育课堂教学准备
第1条 根据《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》和《地方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方案》以及《本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计划》等教学指导文件,研究对应水平教学目标、钻研教材、确定教学重点与难点并制定具体学习评价与考核标准,严格执行教学进度计划,以运动技能提高和体能锻炼为核心任务,努力实现运动参与、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等目标的达成。
第2条 开学2周前,按照《本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计划》制订好本学期各个教学单元的计划,单元计划中应包括:单元教学目标、学生分析、教学进度安排、考核内容与方法等。
第3条 上课1周前完成课时计划(教案)的设计。教案应包括:课次、教学内容、教学目标、教学重点和难点、教学过程(其中包括:内容、时间、练习次数、教学方法手段、组织与场地、运动负荷和练习密度预计、器材、课后反思等)。主要教材具有适宜的技术难度;教学目标要有重点,一般包括技能掌握目标、知识目标、锻炼目标和其他培养目标,培养目标要密切联系教材和教学情景,具有操作性和可检测性,表述尽可能要行为化。第4条 课前,要做好场地布置和器材准备工作,严格进行安全检查,要充分利用场地和器材并避免相互干扰。提倡组织学生搬运器材并建立值日制度。
第5条 上课铃响前,教师着运动服和运动鞋在集队地点迎候学生。教师的服装要整洁,仪表要端庄和蔼、精神要饱满。
第6条 上课铃响后,体育委员集合整队,检查人数并报告老师;教师端庄进入讲解位置,师生问好,教师做出勤检查;迟到的学生在向教师报告明原因后经教师允许入列,排在最后一排的排尾。整队要求快、静、齐。对因病、伤或和女生例病不能正常上课的学生,教师应安排见习任务或适当的教学辅助工作。见习生未经教师准许不得擅自离开课堂。随后,教师要向学生扼要地进行课前讲解,其中包括本课的教学内容、主要教学任务、重要教学要求和安全行为规范等。
第7条 教师要根据教材特点和教学需要组织准备活动,准备活动中既要有一般的热身性练习,又要有专门的适应性练习,准备活动要具有针对性、实效性、趣味性和简便性
第8条 课堂教学结构要有准备、基本和结束三个基本阶段。准备部分时间是进行课堂常规和准备活动的时间,约占总时间的15-20%左右;基本部分时间是技术学习和身体锻炼时间,约占总时间的70-75%左右;结束时间是进行放松活动和教学总结时间,约占总时间的10%左右。课的各部分要环环相扣、连贯流畅。
第9条 体育课要保证必要的运动量和身体练习密度,全课练习密度要达到25%~40%,基本部分练习密度要达到40-50%。全课平均心率要达到120次/分~145次/分左右。课中要合理安排教学与练习、运动与休息的交替,使运动负荷和练习密度有合理的量和节奏。临近进入课堂教学的结束阶段,要逐渐减小运动强度,必要时还要做放松性练习,以便让学生的身心趋于平静。
第10条 课中要处理好全班活动与小组活动的关系,处理好集体学习和个别指导的关系,要通过合作教学和自主教学等形式,使体育教学更能因材施教和区别对待。必要时,要安排学生干部或体育骨干协助进行自主性强的活动与练习。
第11条 课中教师语言要文明,具有教育性和启发性,讲解要正确、清晰和精炼;教学中要时常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行为进行评价与规范,实施有效的过程评价;教学中教育以表扬为主,但要要适度和适时,批评要中肯服人;教师要有效运用各种体育口令,口令要规范和洪亮。
第12条 学习新技术时,教师必须为学生做出示范,示范要正确和美观。示范时教师的站位和学生的队列要有利于学生观察。根据小学生低年级学生的特点,提倡适时和适度地运用游戏、情景、唱游、故事等教学法进行教学。提倡进行具有探究性和启发性的问题式教学方法,教学方法要与教学目标、教学内容和学生体育基础相匹配。
第13条 要整理体育教材中的各种知识点,将有用的身体知识、锻炼知识、保健知识、安全知识、体育文化知识等渗透在教材的教学中,促进学生的体育知识学习,提高学科教学质量。要挖掘教材中的教育因素,并在教学中敏锐地抓住教学中随时出现的教育情景,对学生进行体育道德、文明行为、集体意识和良好心理品质的培养和教育。
第14条 要认真研究教材中的乐趣要素(如篮球的投篮、足球中的射门、隔网运动中的网上多次往返、体操类运动的非正常体位感、舞蹈类运动中的音乐律动美感等),在教学中要围绕运动的乐趣特点来展开,帮助学生体验各项运动的独有乐趣,促进学生的积极运动参与。
第15条 教学的场地布置要安全、合理、美观。课堂教学组织和队伍调动要简洁和高效,场地布置和教学管理还要考虑到学生学习氛围的营造、要有利于教学的顺畅有序。要仔细检点教材中的危险因素,认真预想在教学中可能出现的危险情景,预想安全对策,备好安全保护方法,并教给学生并组织学生的互相安全保护,课中教师要随时提醒和监督学生注意安全,杜绝危险行为出现。
第16条 进入课堂教学的结束阶段,要对课堂教学的情况进行总结,内容有:对本次课的教学目标达成情况进行总结;对学生的学练情况进行表扬和批评;必要时,可询问学生对本次课的感受,听取学生对课堂教学的意见和建议;提示下次课内容;布置适量的思考性和锻炼性的课外作业。
第17条 体育课结束前,师生要进行礼节性的道别。教师要带领学生一齐清点器材,并收回器材室放好。下节课要继续使用的器材要派专人守护,要求做好交接手续后方可离开。
3.体育课堂教学总结与评价
第18条 每学年都要对学生进行体能测试,测试项目选择要按照全面性原则,将速度、耐力、力量、柔韧、灵敏等素质进行统筹安排、合理搭配,每学期的测试项目不少于2项,学生可有一定的选择测试项目的权利。体能评价应尽量与《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》相结合。
每学年都要对学生进行知识与技能测试,测试项目根据学年计划安排的考核内容确定,每学期的测试项目不少于2项,学生可有一定的选择测试项目的权利。
每学年都要对学生进行态度与情意评价,评价以运动参与、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的进步情况为主。具体评价内容可包括:学生的体育课出勤;学生服从集体的行为;学生的意志和毅力;学生的开朗和自信;学生体育知识运用等。
第19条 体能、知识、技能的测试和评价应以教师评价和绝对评价为主,但应注意加强对相对性评价的标准与方法,加强学生对体育评价的参与度,实现学生自评、互评和师评的相结合。
学生学业评价根据评价内容采用综合评价。其中体能分值不低于总分的40%,知识与技能分值不低于总分的40%,态度情意评价分值不高于总分的20%。
第20条 教师要通过教材研究和教学研究不断提高自身教学能力,教研组必须定期组织集体备课、说课和互相看课等活动来提高体育教师业务水平。教师要注意随时发现课堂教学的各种问题,定期向学生征求意见,每次课后有小结和反思,每学期要有书面教学总结。
每个教师须订阅一本有关体育教学的期刊,每年要撰写一篇有关教学的研究论文,每两年要参加一次有关体育教学的研讨和观摩活动。